找到相关内容28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宗自性论对王维的诗画意境的影响

    ,是“绚烂之极归于平淡”的淡泊;黑白二色,更利于表现在无念无心中所禅悟的佛性本体;构图上王维追求平远,更易于表现清疏平和的意趣。他的作品中的村墟、栈道、捕鱼、河渡、雪景等景物,充满了超然物外、高远淡泊...

    詹 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03257902.html
  • 关于儒释道相互关系的思考

    相互关系等问题的深层思考,探索天地万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一直是人们不懈追求之标的。欲探索上述规律,彻悟人生终极意义,其先决条件便是超然物外,冥冥沉思。而儒家名利场之纷乱喧闹,道家安乐窝之物欲横流,...

    邸永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90558431.html
  • 浅论文殊智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

    、香二师想藉此事考验广师,看究竟在山上十三年,历练出什么样的人格来!没想到广师居然在众怒之下如沐春风。此时大众师都自觉惭愧,这期间,天天怒目所向的竟是一个人格完美、超然物外的道人,大家除了生起一份愧疚...

    冯玉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11259210.html
  • 佛教思想对苏轼黄州时期文学创作的影响

    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的旷达襟怀。寄寓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。经历了宦海沉浮和人生风浪的洗礼之后。苏轼这种静心无想、无所他求、超然物外、达观超旷的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,如晶莹溪水清澈透明,一览...

    王红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00260284.html
  • 说禅宗

    禅最多也只是一般的逍遥派人生哲学,还到不了信仰的地步,它有足够的超然物外、风神秀逸之潇洒,却无民胞物与、参天赞地之博大。与天台宗相比,它缺了厚重的渐修过程;与华严宗比,它几乎什么都缺,既没有其“遍一切...

    萧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15362581.html
  • 安祺:姑苏城外寒山寺

    寒山出了大名,既受过太守的拜,又出版清远雅致、超然物外的诗集,于是便把这座创建于天监年间(502-519年)的妙利普明塔院,称为“寒山寺”。  寒山寺外有一座独具江南风格的拱形小桥——枫桥,枫桥下就是...

    安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33864714.html
  • 陆游的佛教素食情结

    为之不施醯酱山》的谐趣,如《雨过行视舍北菜圃因望北村久之》的野趣,如《村居酒熟偶无肉食煮菜羹饮酒》的豪情,无不体现出这位具有狭义心肠的居士,在经过佛门洗礼后的成熟与超然物外的高尚情操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3265653.html
  • 禅公案评说----评南阳慧忠国师禅法(一至五)

    机用不滞于任何一端,来去自由、任性逍遥、超然物外,则自然随机呈露,恰到而妙明。  评南阳忠国师禅法(五)  佛果圆满十身之德位,全在禅悟者的当下一念具足,也只在目前的作用处体现,离开本地更无风光,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2365963.html
  • 曾经神秘消失,蒙山大佛的身前背后

    曾经神秘消失,蒙山大佛的身前背后  作者: 吴国荣 来自:太原日报  一尊巍峨庄严的大佛,几百年来在人们的视野中悄然而神秘地消失。曾受众多香客顶礼膜拜的蒙山大佛,在香火缭绕逐渐淡去之后,超然物外、宠辱不惊的处世哲学仍然坚守着它的佛缘状态,在继续着它的默默的沧桑思考。突然有一天,一位老人,在查阅了半个世纪的资料,寻探了几十年的佛踪后,终于在一个山环水绕、风光秀丽的山凹里觅得大佛的身迹。老人激动...

    吴国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5666239.html
  • 出世与入世新论

    ;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 能在接人待物、应酬往来之时多一份超然物外之洒脱,则不被物役而能役于物,有如此之心境自能身心安泰,百福自臻。  史上不乏将入世与出世之真义彻底参透之人,元初刘秉忠与明代...

    悟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3967517.html